top of page
搜尋

【獅墨書訊第25期】中國想象:介乎前輩民主派與過氣中華膠之間


【最新到貨:新鮮滾熱辣上架】

未竟的快樂時代:香港民主回歸世代精神史

徐承恩|左岸文化 

ISBN:9786267209172|HKD$200 

 

澳洲凱大熊教授為呢本書寫嘅推薦語劈頭就話:「一開始怎麽會有人相信中共會履行一國兩制的承諾?」喺現今世代嘅視角之下,「民主回歸論」簡直係俾「回歸」本身更加匪夷所思嘅想法。或者就好似黃子華喺棟篤笑入面講,話無人見過香港人上街慶祝「回歸」,但更奇怪嘅係,點解無人上街反對「回歸」?但係呢個疑問亦都唔係而家先有人提出,早喺十年前本土主義開始興起,其中一個討論位正正就係:「點解當初嘅民主派,會支持『民主回歸』?」 

 

如此濃厚嘅中國認同、堅持要中國民主化嘅理想……上一代嘅社運人、民主派,經歷咗火紅年代、「認中關社」(認識中國、關心社會)、保釣等等嘅運動與思潮,造就咗「民主回歸」呢啲諗法。現實世界嘅事態發展,證明咗「民主回歸」係一場災難,不過,事已至此,將香港嘅慘狀怪責喺當初呢啲「民主回歸派」身上,又係咪公道?如果我哋理解到果一代戰後嬰兒潮出身嘅人,佢哋成長嘅環境就係大批中國人湧入香港嘅年代,就係戰後嘅香港教育,為咗躲避冷戰國共民族主義嘅鋒芒,而喺學生腦入面塑造出嚟嘅「文化中國」身份認同嘅年代,咁佢哋會得出「民主回歸」呢種想法,似乎又唔太令人意外。 

 

但係呢個時候再拎果啲一係就過曬氣,一係就同香港人一齊面對壓迫嘅民主派(唔計二五果批)出嚟講,唔係要鞭屍,而係要理清楚香港人世代之間身份認同嘅劇變。世界雖然終究都係年輕人嘅,但呢一刻社會入面仍然有好多上一輩、上兩輩嘅人,佢哋都係香港人,佢哋嘅感受同身份認同都值得被理解。好似臺灣中研院學者吳叡人嘅推薦語入面講,再思考呢段歷史,「不是為了操控、擁有這段歷史,而是為了理解,為了前進」。 



💡2006、2007年間嘅保衛天星、皇后碼頭運動,喺學界入面普遍被認為係本土思潮嘅起點,但喺後來冒起嘅本土派眼中,呢幾場運動嘅主辦同參與者通常都被視為「左膠」,亦與他們不和。

 

【店長精選:唔好果本唔敢揀】

Memories of Tiananmen: Politics and Processes of Collective Remembering in Hong Kong 

Francis Lee、Joseph Man Chan|Amsterdam University Press 

ISBN:9789463728447|HKD$1600 

 

過去十年香港政治光譜入面,本土派與民主派嘅論爭,除咗「民主回歸」之外,可能嘈得更激烈嘅,係「六四」嘅問題。當上一代民主派覺得不解:點解年輕人可以輕易地忘記六四,點解年輕人唔肯傳承平反六四嘅理想;新生代同本土派會反問:究竟點解要跟隨支聯會悼念同爭取「平反」六四? 

 

中大新傳學院李立峯教授同陳韜文教授合著嘅呢本新書,係一本關於六四同香港嘅記憶研究。有時候,「六四」實際上係點發生,有啲咩細節經過、原因後果,都未必係最重要嘅事。重要嘅係,究竟唔同人記憶之中嘅「六四」,有幾大出入?呢件事對唔同人嘅衝擊,又有幾大分別?究竟民主派係「關心普世人權」,所以要追究屠城責任同爭取平反,定係因為「大家都係中國人血濃於水」?究竟本土派係要「擺脫中國民族主義嘅框架」,定係要「挑戰支聯會嘅權威」? 

 

作者喺呢本書入面,將1989至2019呢三十年之間,「六四」喺香港嘅轉變,並且分成六個部分,分別係「記憶嘅形成」、「記憶嘅動員」、「記憶嘅體制」、「記憶嘅傳承」、「記憶嘅修補」,同埋「記憶嘅巴爾幹化」。由支聯會嘅興起,講到維園六四晚會嘅流變、講到「經歷過」同「無經歷過」之間嘅世代隔閡、講到本土主義對支聯會嘅挑戰。你可能會諗,咁而家嘅香港,六四晚會已經無咗、六四紀念館亦都無咗、港大國殤之柱無咗、連支聯會同本土派都不復存在,討論呢啲嘢仲有咩意義?我諗,係風雨飄搖嘅時代,香港人嘅身份認同其實係咪真係好似我哋諗得咁堅定、咁牢固?如果唔係,咁我哋係咪應該好好整理所有構成香港身份認同嘅重要部分?而like it or not,六四係影響近三十年香港身份認同最重要嘅因素之一,應該都無咩異議吧。 



💡「一國兩制」嘅爭議並唔係近年先出現。早喺董建華時期,廣為人知嘅「廿三條」遊行其實爭論緊同一條問題:香港有冇憲制責任就國家安全立法?


此篇書訊刊於每週一發出的獅墨書訊,歡迎免費訂閱

2 次查看0 則留言

コメント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