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獅墨書訊第32期】逃離中國:成為臨時庇護所的香港


【最新到貨:新鮮滾熱辣上架】

War and Revolution in South China: The Story of a Transnational Biracial Family 

Edward J. M. Rhoads|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ISBN:9789888528660|HKD$490 

 

呢本係Edward Rhoads 嘅回憶錄。Edward其實就唔係啲咩好巴閉嘅人物,佢只係一位歷史學家。不過,Edward 嘅家庭背景,以及佢嘅身世,亦確實值得記錄同研究。佢出身喺廣州嘅一個混血家庭,同時亦係一個專業人士中產家庭,老竇係美國學者,而媽媽亦係速記員。生於1930年代嘅中國,所有嘅繁華都可以喺一夕之間轉變為硝煙,於是Edward就遇上咗中日戰爭。為咗逃避日軍嘅侵略,佢哋一家遷移咗落嚟香港暫避,但係好快香港都喺1941年淪陷。喺日治底下經歷咗兩年,佢哋轉移咗重慶,即係戰爭期間國民政府嘅行政中心。Edward 嘅父親喺果邊幫美國做事。日本投降之後,佢哋好快翻到廣州嘅老家,諗住終於可以過一啲安穩嘅日子。但係當然,大家都知道,國共內戰好快就爆發,而國民黨亦都好快就兵敗如山倒。面對共產黨即將殺到廣州,Edward一家又必須再次逃難,最終經過香港,前往美國。 

 

生活喺二十一世紀嘅我哋,好難想象生活喺真正兵荒馬亂嘅「大時代」係咩感受,而Edward嘅童年以及青少年時代就係咁度過。呢本書對學術界嚟講比較重要嘅啓示,係揭露咗究竟二戰期間嘅中國南方,社會係點運作,啲人係點生活,可以用嚟同中國北方做比較,挑戰認為呢段時間中國北方遭受嘅兵災比南方更嚴重嘅主流講法。然而,對我哋嚟講,同樣值得注意嘅,係Edwards一家兩次喺香港停留嘅經歷。當然,書入面描述咗1930年代末,臨近戰爭前夕,仍然表面上歌舞昇平嘅香港;以及1950年代初,剛剛踏入咗冷戰、關閉邊境、難民潮嘅香港,呢啲都係好精彩嘅記錄。但更應該思考嘅係,點解每逢需要走難嘅時候,Edwards一家都會選擇嚟到香港?而佢哋絕對唔係特例,喺近百幾年嘅歷史入面,每次中國出現大變故,無論係天災抑或人禍,都會有大量人口選擇香港做避風港。究竟點解? 



💡喺日佔香港,混血嘅Edward同華裔嘅媽媽被迫與Edward爸爸分開,因為日軍將好多白人視作敵人囚禁喺集中營,但混血兒喺日軍眼中,唔算係白人。

 

【店長精選:唔好果本唔敢揀】

Unsettling Exiles: Chinese Migrants in Hong Kong and the Southern Periphery 

Angelina Chin|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ISBN:9780231209991|HKD$380 

 

或者比起點解來自中國嘅人往往都會選擇香港作為逃避天災人禍嘅地方,更需要問嘅問題,可能係點解呢啲逃離落嚟香港嘅人,大多都同時唔打算喺香港長久居住?旅美香港史學者Angelina Chin嘅呢本新作,就係要探討呢個問題。一般嘅歷史論述提到之後嘅中國難民潮,都會話佢哋逃避中國嘅災難,嚟到香港之後就住咗落嚟,同時帶嚟大量嘅人力資源、資本同技術,推動咗香港嘅戰後工業化。不過,其實有幾多人嚟到香港之後,係無留低落嚟㗎呢?如果唔留低喺香港,咁佢哋又去咗邊? 

 

對好多難民嚟講,香港本來就唔係佢哋嘅屋企。唔少人依然都相信中華民國有朝一日會「反攻大陸」,到時一天都光曬,就可以返去中國嘅老家,所以根本就無喺香港做定居嘅打算。所以,當呢個寄託係蔣介石身上嘅希望越嚟越渺茫嘅時候,有啲人就開始思考自己如果無辦法翻到中國,咁應該點?不過,實際上因為咁樣而決定離開香港嘅人,其實唔多。由於害怕挑動中國嘅神經,惹嚟呢個龐大共產帝國上門找麻煩,戰後嘅香港政府極力希望避免捲入國共嘅鬥爭之中,因此佢最唔想見到嘅,就係大量有強烈政治意識嘅難民湧入香港,繼而引起北京嘅主意。所以部分嘅難民,亦都因為咁而被列為「不受歡迎」,最終被轉移到臺灣或澳門。而呢啲現象,同時亦都反映緊過去好長嘅一段時間入面,香港受地緣政治嘅影響有幾嚴重,以至因為中國嘅緣故,連自主咁制定移民同難民政策都相當困難,而必須考慮鄰國可能嘅反應。 



💡除咗政治上對香港構成風險嘅人之外,香港政府都列咗其他種類嘅人為唔希望接受嘅難民,包括係殘疾人士、某啲長期病患,以及其他無法靠自己維生嘅人。 


此篇書訊刊於每週一發出的獅墨書訊,歡迎免費訂閱

0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