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獅墨書訊第33期】救人之外的考量:香港醫療體制口述史


【最新到貨:新鮮滾熱辣上架】

提燈者言:廣華醫院護理教育歷史

黃文江、羅婉嫻、范永聰|中華書局 

ISBN:9789888809080|HKD$138 

 

現代化,通常都係一個漫長嘅過程,尤其如果你係呢片區域之內比較早就開始現代化嘅地方,更加要花好多時間喺慢慢摸索同試驗身上。好多時我哋都會直覺地,或一廂情願地覺得香港嘅現代化,好似喺1841年嘅時候就完成咗咁,好似一開咗埠,呢個地方就自動成為「文明」同「現代」嘅「大都會」。實際上,即使係由最有效率嘅改革者主政,所有嘅改變都必然係要時間醞釀、建立同完成。而香港嘅護士培訓體系,就係一個例子。 

 

香港其實好早就已經有醫院,開埠七年之後,政府就已經喺西營盤建立咗國家醫院。但係有醫院唔代表會有護士,係㗎,呢間聽落好巴閉嘅國家醫院係無護士嘅,因為現代護士專業,要等多好幾年之後先由南丁格爾喺克里米亞戰爭中奠基,到1857年,香港性病醫院開始運作,先開始出現護士。但有護士,都未等於有護士教育,畢竟最早嘅所謂護士教育,就係護士長自己收留幾個「徒弟仔」喺身邊教,毫無體制可言。一直到1922年,廣華醫院先正式招收「看護生」,建立護士訓練課程。如果我哋好理所當然咁覺得「既然到有現代醫院咁就梗係有護士,自然都會有護士學校㗎啦」嘅時候,原來香港最早嘅護士訓練課程,已經係第一間醫院建立超過七十年之後嘅事。 

 

所以現代香港並唔係奉旨地隨住開埠而出現,係要有好多唔同嘅前輩一手一腳去建立,而建立護士培訓體系嘅呢啲前輩,就係呢本書要講嘅故事。透過口述歷史,呢啲曾經喺廣華醫院護士體系入面工作過嘅人,就可以一點一滴咁講返自己嘅經歷,從而拼湊出比較完整嘅圖像。 



💡書名嘅「提燈者」,係西方對護士嘅雅稱。呢個講法,源自於當年報章描繪南丁格爾提住燈巡視病房嘅情形。

 

【店長精選:唔好果本唔敢揀】

戰後香港精神科口述史 

李兆華、潘佩璆、潘裕輝|三聯書店 

ISBN:9789620441974|HKD$98 

 

近期社會對精神病嘅討論多咗,多咗人理解到暴力事件同精神病無直接關係。但係「精神病人」等於「黐線佬」等於「會發狂斬人」呢個刻板印象,究竟係點嚟?一直以嚟政府對精神病嘅處理,以及公共衛生嘅政策,有幾大嘅影響?喺殖民早期,莫講話社會大眾,連政府都假定精神病患者有暴力傾向,甚至將佢哋當做罪犯咁處理。喺未有精神病治療設施之前,所有嘅精神病人都一律被監禁於牢獄之中,然後遣送出境。要到1875年,香港先有一間「臨時癲人院」,1884年先有第一間精神病院。但係一直到二十世紀初,香港對待精神病人嘅方式,都係以羈留禁錮為主。 

 

踏入二十世紀,隨住香港人口繼續暴增,西營盤高街精神病院明顯完全無法容納眾多精神病患,但係呢間醫院一直到1961年建立青山醫院之前,都係香港唯一嘅精神病院,大部分嘅病人最終都要轉送廣州芳村精神病院,可見政府對精神病治療嘅重視係幾咁低。一直到戰後,港中邊境關閉,香港嘅精神病人無辦法送去中國,政府先開始注意呢個問題,情況隨住青山醫院同葵涌醫院投入服務以慢慢改善。 

 

政府嘅思維開始轉變,但民間呢?呢度必須提到一個重要嘅事件,就係1982年嘅元州邨事件。由於缺乏跟進服務,一位精神分裂症患者喺無再複診食藥之下,突然同家人起衝突,繼而拔刀殺死母親和妹妹,更走到附近一間幼稚園襲擊師生,最終導致六人死亡。基於社會輿論嘅壓力,政府不得不改變政策,倒退翻去將所有「暴力傾向」精神病人禁錮喺病院嘅時代,而所謂「暴力傾向」,又往往係精神科醫生一念之間嘅判斷,比法庭更不公正,而咁樣嘅制度,亦加深社會對精神科病人嘅偏見。 



💡由於當時香港娼妓盛行,十九世紀嘅精神病人好大部分都係先感染梅毒,然後病毒擴散到腦部而變成精神病。 


此篇書訊刊於每週一發出的獅墨書訊,歡迎免費訂閱

3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