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Isaac
【最新到貨:新鮮滾熱辣上架】
香港製造:跨太平洋網絡與全球化新史
韓墨松|鄺健銘譯|季風帶
ISBN:9786269672271|HKD$197
「香港好,你我都也覺自豪」, 歌仔都有得你唱,曾經作為英國殖民地, 同宗主國嘅緊密聯繫使香港得以引入先進法規, 從而建立良好營商環境。呢番陳腔濫調,大家都聽過無數次。然而除咗英國以外,我哋又點可以遺漏世界第一強國美國,喺二戰後對香港嘅社會、經濟發展發揮咗咩影響力?與此同時,香港逐漸建立起嚟嘅教育體系,亦都開始培養出一批本地精英。佢哋透過自身學問,經驗,喺香港嘅優越地理位置幫助下,建立咗跨越亞洲太平洋嘅人際及技術網絡。呢啲優勢亦都令佢哋成為新興中國市場嘅帶路人,變成叱咤風雲的一代。
呢本書大概可以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就係講述喺二戰之後,解殖浪潮下,香港經歷咗一個「美國化」嘅現代化。歐美傳教士喺香港建立咗唔同程度嘅學校,例如係崇基學院等。香港學生學識越來越豐富,更多學生遊美旅美,引致書中所提及嘅「跨商效應」,人才冒起,令到呢個城市喺亞太區嘅影響力日趨顯著。去到第二部分,香港經濟得以起飛之後,適逢中國改革開放,呢班被譽為「香港跨商」嘅精英當然把握機會,成為咗中國連接世界各地嘅引路人,包括協助其融入資本主義制度,簽訂協議等。香港喺亞太平洋嘅角色,變得舉足輕重。
經濟發展下帶領嘅思想浪潮亦都不容忽略。除咗民主同專制嘅爭鋒,新自由主義嘅興起係無人可以忽略的,究竟香港喺呢方面又受到點嘅影響?定會唔會甚至乎影響返呢個思想嘅發展?睇香港史有萬千個理由,香港喺冷戰世界裡面常被忽略嘅影響力,係其中一個,而講冷戰香港,必不可忽略韓墨松嘅呢本著作。
💡以前嘅香港與其「搶人才」,索性自己培訓人才,香港中文大學更加係咗東南亞首個開設工商管理碩士課程(MBA)嘅學校。
【店長精選:唔好果本唔敢揀】
香港僑資與臺灣紡織業(1951-1965)
彭琪庭|國史館
ISBN:9789860280364|HKD$50
傳媒日報夜報香港同新加坡,以及其他亞洲地區嘅分野,唔知道大家又有咩嘅感受?唔講而家,講以前。究竟亞洲四小龍之間,係一個充滿競爭,汰弱留強,定還是充分合作,互利雙贏嘅局面?
呢本書以臺灣為中心,紡織業為主體,記述外資如何影響當地戰後嘅社會及經濟發展。其中,同為亞洲四小龍嘅香港華僑資本家更加被認為係當時最重要嘅外資。1950年代嘅香港因為聯合國對中國實施禁運,其經濟結構由轉口貿易改為製造業為主,人所共知。但原來,亦正因如此,有一群香港商家決定將業務拓展至臺灣,以尋求更為安全穩定嘅投資環境。臺灣當時工廠規模細,設備老舊,缺乏專業技術,香港資金以及隨之而來嘅工業知識,正正填補咗呢個缺口。以紡織業而言,臺灣紡織業者原材料生產不足,藉此期望利用華僑到台投資嘅名義,輸入人造纖維等原料。臺灣及香港商人各自面對著自身環境嘅不利因素,連成一線。
香港同臺灣都各自有一個「戰後工業化」嘅神話,因為成功發展工業,完成產業轉型,於是經濟起飛,成為所謂「亞洲四小龍」。喺一般論述裡面,四小龍好似兄弟爬山,各自努力咁,互不相干 地發展自己,但原來現實之中,香港同好多國家都有相輔相成嘅關係。
💡除咗商業合作外,唔少香港人亦在1950年代代表中華民國足球隊,其中18位退休球員更在2015年獲發臺灣護照,以示感謝。
此篇書訊刊於每週一發出的獅墨書訊,歡迎免費訂閱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