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獅墨書訊第66期】傳道山旮旯:服務漁民和客家的教會

【最新到貨:新鮮滾熱辣上架】

香港漁民教會  

彭淑敏|基督教中國宗教文化研究社 

ISBN:9789627706410|HKD$110 

 

講起漁民同信仰,首先諗起嘅肯定係天后娘娘,就算要講「上帝」,都會係「北極玄天上帝」,即係北帝。基督教似乎好少會同漁民扯上關係,莫非耶穌都會保佑海上平安,風調雨順?須知道教會本來就唔係咁運作,唔會幫漁民消災解難,唔會喺海上呼風喚雨。不過,原來喺水上人嘅信仰世界,基督教會都依然佔一席位。 

 

或者咁講,對於呢啲漁民而言,真正「有求必應」嘅唔係上帝本人,而係代表教會嘅傳教士。呢啲傳教士會建立學校、贈醫施藥、派衫又派糧,幫手解決漁民生活嘅大小難題,因而贏得漁民群體嘅信任,最終達到傳教嘅目的。所以,喺審視漁民信仰演變嘅時候,教會都係一個必不可少嘅元素,而每一個傳教士喺呢啲漁民群體裡面嘅作風、經歷,聲譽,又尤為重要。 

 

正正因為基督宗教喺呢啲水上人群體之間傳播,係極依賴傳教士本人能夠累積嘅漁民網絡,所以研究漁民教會嘅專著,就唔可以只係睇教會檔案,淨喺呢啲文字資料嚟拼湊漁民教會嘅發展。彭淑敏教授嘅呢本書就特登用咗好多口述歷史,將好多傳道人同漁民之間嘅故事寫低。呢啲故事分別睇,都好似無乜代表性,但傳播福音嘅事業,往往就係由呢啲細眉細眼嘅日常點滴慢慢累積而成。 



💡除咗建立岸上嘅教堂之外,為咗更有效向漁民傳道,呢啲漁民教會仲會有自己嘅快艇(後來東方水上基督教會更加有三艘較大型福音船),穿梭於避風塘同漁港之間做外展服務。

 

【店長精選:唔好果本唔敢揀】

一個華南客家教會的研究:從巴色會到香港崇真會

湯泳詩|基督教中國宗教文化研究社 

ISBN:9789627706298|HKD$60 

 

講起客家同教會,如果有睇開香港古事記嘅讀者,可能都會記得有介紹過天主教喺十九世紀嘅大埔同西貢傳教非常成功,仲引起咗好似和神父咁樣嘅人物,能夠帶領西貢村民對抗地主嘅壓迫。不過,除咗天主教之外,其實基督新教都投入過客家族群嘅傳教。喺粉嶺、上水以至深圳唔同地區,巴色差會都係相當活躍嘅教會嚟。 

 

巴色會嚟自瑞士北部,1847年時已經派遣瑞典籍傳教士韓山明嚟到香港,設立上環同西營盤嘅教會(即係而家嘅救恩堂),用客家話做禮拜,專門服務客家人(當時喺維多利亞城內從事體力勞動嘅工人、苦力好多都係客家人)。好快,筲箕灣、土瓜灣、深水埗等石礦區都建立咗教會,服務果度嘅石匠。 

 

而除咗市區入面嘅客家工人之外,巴色會嘅傳教工作亦都好快拓展到去城市以外嘅客家鄉村,西貢黃宜洲、南圍窩美,以至粉嶺龍躍頭亦都先後建立崇真堂(龍躍頭果間叫崇謙堂)。有趣嘅係,由於地理阻隔嘅緣故,由香港殖民地出發,難以翻越九龍群山進入新界,所以喺粉嶺活動嘅傳教士,其實都係以位於深圳李朗嘅巴色會傳教站為基地。香港巴色會喺1924年改名為崇真會,仍然以服務客家人為主,甚至成為客家人身份認同嘅一部分。 



💡喺十九世紀嘅北區,鄉村同宗族之間不斷發生械鬥衝突,甚至將傳教站都牽連入去。所以,喺呢度服務嘅巴色會傳教士,往往都要好小心維持「中立」嘅形象,儘量唔好得罪任何一邊。


此篇書訊刊於每週一發出的獅墨書訊,歡迎免費訂閱

3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