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作者:李子建、鄭保瑛、鄧穎瑜
  • 出版社:中華
  • 出版年份:2022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9888807826

 

香港昔日鄉村學校遍佈新界與離島,為農村和漁村兒童提供基礎教育。隨着城巿發展和時代變遷,村校由戰後高峰時期的八百多所,到如今僅餘不足二十所,並各以不同的轉變應對當前辦學和教育的需要。 

 

本書嘗試探索新界離島各區的教育發展,梳理區內學校的起源,以及它們最新的狀況與轉變。本書旨在回顧新界和離島的教育發展里程,藉着與各校師長、校友訪談,從他們對成長經歷的回憶,分享昔日鄉村校園生活的趣聞軼事──學生上學時出入阡陌、不同級別學生在同一教室上課、放學後需協助家中農務或出海打魚等。點點滴滴勾勒出各鄉各村的歷史和發展,從而印證教育與社區一起蛻變。 

 

 

書中涵蓋新界和離島學校的起源與發展過程、新界師範教育歷史、地區特色、人物訪談、傳統文化習俗等多個範疇,引領讀者回到上個世紀,感受新界和離島學生的求學生活,並深入介紹社區節慶習俗,從多個角度去了解新界和離島鄉村學校與整體社區文化生活的互動。

 

作者簡介:

 

李子建教授

 

現任香港教育大學教育承傳計劃顧問委員會主席、學術及首席副校長、課程與教學講座教授、宗教教育與心靈教育中心總監、卓越教學發展中心聯席總監、環境與可持續發展中心聯席總監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區域教育發展與終身學習教席。李教授的研究範圍包括:課程與教學、環境教育與地理教育、生命與價值觀教育,以及學校改進等。李教授著作甚豐,曾編輯及出版專書二十餘本,並發表論文及篇章百餘份,亦為「香港教育故事」叢書系列共同主編。

 

鄭保瑛博士

 

現任香港教育大學圖書館館長,於大學圖書館工作逾三十年,先後擔任香港大學圖書館編目館員及首任視聽部主任、香港教育學院圖書館副館長;2012年起出任香港教育學院(今香港教育大學)圖書館館長。由「香港教育故事」叢書系列第一部《再做一次幼稚園生:香港幼兒教育今昔》開始,鄭館長一直參與叢書主編工作。

 

鄧穎瑜女士

 

現任香港教育大學香港教育博物館館長(2018年至今)。鄧女士曾從事項目及活動策劃、傳訊、出版、編輯、撰稿等工作十餘年;加入香港教育博物館後,即參與「香港教育故事」叢書系列主編工作,並統籌及策展以香港課外活動為主題的「課堂外的學生歲月」展覽,深獲學校及各界支持。

 

黃詠筠

 

現為香港教育大學香港教育博物館助理館長,畢業於香港大學建築保育學系,其後於瑞典烏普薩拉大學取得考古學系碩士學位;除本書外,亦曾參與「香港教育故事」系列中《承教.城傳:九龍學校的故事》一書之編輯工作。

 

陳君堯

 

現為香港教育大學香港教育博物館助理館長,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主修文化管理;近年致力於香港文化及歷史之研究、策展及教育推廣工作,並曾協助香港公屋、歷史主題博物館編撰及出版刊物,以及參與非遺普及教育計劃。

 

香港教育博物館

 

成立於2009年5月,旨在收藏、保存、研究及展示有關香港教育歷史、文化及發展的文物,並通過合作項目、伙伴計劃、展覽和互動性的教育活動,推動社群參與發掘歷史文物,以及建立資源推廣終身學習。自2018年開始,出版「香港教育故事」叢書系列。

 

目錄:

 



第一章 新界和離島地區教育
一、起源和發展
二、多元化的辦學模式
三、位於新界的師資培訓機構
四、已消失的新界和離島學校

第二章 天南地北.特色.學校
一、新界與離島地區特色
二、荃灣
荃灣公立何傳耀紀念小學
三、屯門
中華基督教會拔臣小學
四、元朗
八鄉中心小學
鐘聲學校
惇裕學校
五、北區
金錢村何東學校
鳳溪第一小學
粉嶺公立學校
打鼓嶺嶺英公立學校
六、大埔
大埔浸信會公立學校
大埔舊墟公立學校
七、離島
國民學校
梅窩學校

第三章 新界和離島學校與傳統節慶
一、學校假期與節慶
二、借用校舍舉辦活動
錦田鄧氏點燈
三、師生參與節慶儀式
上水廖氏秋祭

附錄 其他傳統節慶
一、大嶼山汾流天后誕
二、青衣担杆山路盂蘭節

結語
參考書目
鳴謝

林蔭下教育:新界和離島學校的故事

HK$158.00價格
    ​這些書也同樣精彩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