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作者: 李志剛、劉義章、陳智衡、邢福增、郭偉聯、何世傑
  • 出版社:三聯
  • 出版年份:2024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9620454073
  • 頁數:336

 

香港是東西文化、中外人才薈萃之地,不少傳教士由此進入中國內地,在促成基督教福臨中華上擔當重要角色。教會自香港開埠以來,一直與這港口城市演變的歷程有着密切關係。本書述說基督教在香港發展的歷史、教會與社會的互動,以及在社會政治及國際形勢演變下教會的靈活應對和不懈努力。

 

書中進一步論述:基督教傳入香港的經過及其如何在香港生根和發展,教會於香港各個時期在醫療、教育、關顧弱小等方面的社會服務,以及在中國步向現代化進程中所作的貢獻,亦對教會為同胞能早日得聞福音,通過香港將基督信仰傳入中華大地的歷史有所闡述。

 

作者簡介

 

李志剛

中華基督教禮賢會牧師,香港珠海書院文學博士。基督教文化學會會長、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執行董事會顧問,建道神學院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研究中心顧問。

 

劉義章

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哲學博士。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資深書院導師,基督教客家宣教神學院顧問,建道神學院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研究中心義務研究員。

 

陳智衡

建道神學院哲學博士,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牧師。建道神學院神學研究部副教授,建道神學院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研究中心副總監。

 

邢福增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博士。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退休教授。

 

郭偉聯

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哲學博士。香港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副教授。

 

何世傑

建道神學院教牧學博士,金巴崙長老會長洲堂主任牧師。香港聖樂促進會會牧,建道神學院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研究中心義務研究員。

 

目錄

 

序一 李金強

序二 梁家麟

 

卷首語

 

第一章 基督教在香港開創的緣起

一、香港基督教開創前在廣州和澳門的傳播

二、馬禮遜牧師在澳門傳教事業的建立與影響

(一)譯經事業的延續

(二)傳教事業的延續

(三)教育事業的延續

(四)出版事業的延續

(五)醫藥事業的延續

(六)漢學事業的延續

三、香港開埠前基督教傳道會來華教士的散佈

 

第二章 自西徂東:西牧治會時期(1842-1883)

一、西牧治會時期香港教會的建立

(一)香港第一浸信會的建立

(二)英華書院公會的建立

(三)聖公會的建立

(四)美部會的建立

(五)福漢會的建立

(六)巴色會的建立

二、西牧治會時期的教會傳道事業及其影響

三、西牧治會時期的出版事業及其影響

(一)《聖經》翻譯事業

(二)印刷出版事業

四、西牧治會時期教育事業的建立與影響

五、西牧治會時期創辦的醫藥事業

六、香港基督教士與中西文化交流

(一)中學西傳

(二)西學東傳

七、香港基督教士與太平天國運動

八、香港基督教徒對晚清洋務運動的貢獻

九、小結

 

第三章 初試啼聲:華人治會時期(1884-1914)

一、香港華人教會傳道事業的發展

(一)浸信會自理過程

(二)中華基督教會合一堂自理過程

(三)西營盤巴色會(崇真會自理過程

(四)聖公會聖士提反堂自理過程

(五)公理堂自理過程

(六)中華循道會自理過程

(七)禮賢會自理過程

二、基督教與香港教育事業

(一)十九世紀香港教育與基督教

(二)香港西醫書院的成立與倫敦傳道會的籌

(三)香港大學的籌創與基督教會的關係

三、香港華人信徒醫療事業及慈惠事業的發展

四、華人治會時期的出版事業

五、華人教會的聯合事業

(一)香港基督教聯會墳場

(二)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的創立

(三)培道聯愛會的成立

(四)奮興會的創立

(五)香港基督教聯會的籌創

六、香港華人基督徒與孫中山領導的革命事業

(一)孫中山在香港教會所處的天時

(二)孫中山在香港教會所處的地利

(三)孫中山在香港教會所處的人和

 

第四章 承先啟後:華人自理時期(1915-1941)

一、引言

二、教會自理時期的發展

(一)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的成立

(二)港九培靈研經會

(三)其他方面發展

三、教會與青年人和婦女

(一)孫中山與青年會

(二)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的貢獻

(三)教會與反婢運動

四、參與救災和支持國家抗戰

五、教會對香港教育事業的貢獻

(一)復辦英華書院

(二)創辦英華女學校

(三)創辦培正中學

(四)創辦培道中學

六、教會對香港醫療事業的貢獻

七、小結

 

第五章 香港日佔時期基督教會(1941-1945)

一、引言

二、香港淪陷前後社會概況

(一)香港淪陷前的社會概況

(二)日軍侵襲香港

(三)戰時教會遭受的衝擊

(四)香港淪陷後社會的劇變

三、香港淪陷初期狀況

(一)教會面對的困難和劇變

(二)向新政權登記

(三)教會領袖去留的抉擇

四、教牧工作的挑戰與苦難

(一)教會工作

(二)支援受戰禍影響的人

(三)間諜風雲

五、改造教會:香港基督教總會

(一)總督部對宗教的評估

(二)香港基督教總會的成立

(三)中日基督徒的合作與互動

(四)總督部對香港基督教總會的期望

(五)香港基督教總會的運作

(六)總會的黃昏與落幕

六、小結

 

第六章 往下紮根:從戰後到植根本土時期(1945-1973)

一、香港基督教格局的重構

(一)1945:戰後的「復原」

(二)1949:新格局的形成

(三)「中國因素」與「香港因素」

二、難民社會的挑戰

(一)難民社會

(二)香港基督教的回應:教育與社會福利

(三)香港基督教的「黃金」時期

三、六十年代中葉的轉型

(一)香港社會的「危」與「機」

(二)宣教使命與社會關懷

(三)紅色風暴的衝擊

四、迎向七十年代的挑戰

(一)關注社會

(二)尋索時代使命:普世派

(三)尋索時代使命:福音派

(四)基督教與政府的「夥伴」關係

五、小結

 

第七章 繼往開來:復興時期(1974-1997)

一、急速轉變的香港教會:福音運動的影響(1974-1981)

二、在社會作鹽作光

(一)醫療

(二)基層民生

(三)關注公共服務

(四)關注居住問題

(五)社會福利

(六)關顧越南難民和船民

(七)關注工人福利

(八)退休保障

三、香港教會與「九七」

(一)教會的回應

(二)教會爭取通過香港人權法案、廢除殖民管治時期《公安條例》等法例

(三)爭取民主回歸,要求直選立法局議員

四、小結

 

代結語

 

附錄

一、香港基督教史大事輯要

二、基督教主日聚會人數(1844-1938)

三、香港教會堂會數目、名冊會友人數(1955-2019)

四、香港基督教學校一覽表(1842-1997)

五、香港基督教醫院一覽表(1842-1997)

香港基督教史(1807-1997)

HK$188.00價格
    ​這些書也同樣精彩
    bottom of page